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丛鹂萱,王海银,金春林.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我国创新医疗技术支付政策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20,23(1):63-67,83.[2]张泽苗,吴其,陈默.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立法进程及其特征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9,32(12):112-125,135. [3]石晶金,邱骏,周蒨.价值医疗视角下妇产专科医院卫生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23,43(5):23-26. [4]林夏,吕兰婷,金盾,等.我国三级公立医院医疗技术准入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2):14-16.[5]赵浴光,李晓璇,崔莹.地市级城市医院服务质量及其对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20,40(7):60-62. [6]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EB/OL].(2018-09-14)[2023-12-10].http://www.nhc.gov.cn/fzs/s3577/201809/e61d0999c95d4eb7b8a665 8bf6af149c.shtml.[7]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限制类技术目录和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22年版)的通知[EB/OL].(2022-04-20)[2023-12-10].http://www.nhc.gov.cn/yzygj/s7657/202204/2efe9f8ca13f499c8e1 f70844fe96144.shtml.[8]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发〔2022〕18号[EB/OL].(2022-12-06)[2023-12-10].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 22-12/19/content_5 732651.htm.[9]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卫医发〔2021〕31号[EB/OL].(2021-10-18)[2023-12-10].http://www.nhc.gov.cn/yzygj/s7657/202110/cd03f50d5ea440079 4524290baef05a3.shtml.[10]陈超宇,王菲,黄贵民.应用CMI及DRG评价限制类医疗技术开展效果研究[J].中国医院,2022,26(10):32-34. [11]陈阳,程雪莲,唐贵忠,等.基于回顾性过程评估的重庆市医疗技术监管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12):46-49. [12]王洪涛,王伟平,周西蓓,等.基于医院视角的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准入问题及对策分析[J].医学与社会,2022,35(2):85-89.[13]黄强,吴思思,詹兰,等.以公共科研平台及临床学科研究室建设促进医院学科发展[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0,27(2):13-15. [14]黄东,张书宁,钱菊英,等.心血管内科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探索[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3,30(6):29-32. [15]路阳,乔心雨,尚慧恩,等.创新驱动下的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24,14(1):99-104.[16]都恩环,黄佳文,杨玉洁,等.精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现状综述[J].中国卫生资源,2020,23(3):265-270.[17]邵辰杰,孙卫斌.构建医疗新技术准入院内协同审查机制的建议[J].医学与哲学,2023,44(12):44-49.[18]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日间手术推荐目录(2022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2〕38号[EB/OL].(2022-02-25)[2023-12-10].http://www.nhc.gov.cn/yzygj/s3594q/202202/f57ca70b23f34 ca88308979ef19bde 4b.shtml.[19]丁凡,门韵,王健生,等.三级综合医院学科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9,26(4):41-44.[20]尹立,李咸志,王红,等.基于SWOT分析的公立医院学科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3,30(6):25-28,32.[21]赵昂,陈善豪,张哲民.专科医院医疗新技术应用推广对DRG付费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23,42(5):77-79.[22]陈非非,张璐莹,俞纯璐,等.DRG付费下创新医疗技术的额外支付机制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23,40(8):28-32.[23]林夏,吕兰婷,金盾,等.在我国推广医院卫生技术评估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