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专题策划
分享到:
发布人:administrator 发布时间:2014/2/10 10:46:40  浏览次数:1348次
【字体: 字体颜色
三级医疗卫生服务选题策划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而以西部地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调查研究为课题的研究项目,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以及民族地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建立、改革与发展问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相关实践模式与理论研究,旨在建立健全民族地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理论与政策建议。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选题研究:
1.如何建立健全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探讨如何从政策扶持与财政支持的角度改变民族地区卫生网络资源短缺的情况;
3.探讨建立以健康保障为取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4.科学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合理优化医疗卫生结构布局;
5.提高民族地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系统绩效考核;
6.建立民族地区三级医疗机构卫生人力资源机制;
7.民营医疗机构如何参与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8.卫生信息化建设在民族地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中的作用
?/div>
?/div>
?/div>
?/div>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选题策划
?/div>
新医改实现了全民医保的改革目标,铸就了全世界最大的“医保网”。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13.4亿人享有医保。与此同时,支撑起这个庞大医保网的医保基金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支付压力。虽然医保基金实现了高额积累,全国医保基金的结余是一个千亿元量级的数字,但在支付实践中,这笔覆盖13亿人、千亿元量级的资金面临诸多博弈。社保部门想让参保人多看病少花钱,医院则认为看好病,该花的钱就得花;患者可能认为花自己医保账户的钱理所当然,大病小病都要走几家医院;医生则认为,反正病人有医保,检查可做可不做。
2013年7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着重提出了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要求。当前我国医院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发展达到什么程度、处于什么状况;以及与新医疗体制改革的关系,都是医保支付制度改革过程中需要探究的问题。鉴于此,本刊特别策划以“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为主题的一组文章,旨在探讨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成效,以提高医保支付制度管理水平。
?/div>
以下为相关选题方向:
?/div>
1.巩固基本医保覆盖面。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合)率情况。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分析,城乡居民个人缴费水平情况,积极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筹资机制。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缩小与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之间的差距,提高门诊医疗保障待遇。
?/div>
2.推进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建设。贯彻落实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各类保障制度间的衔接。
?/div>
3.推进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建设。制定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管理有关文件以及需紧急救治的急重危伤病的标准和急救规范。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疾病应急救助。
?/div>
4.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结合门诊统筹推行按人头付费,结合门诊大病和住院推行按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和购买服务的付费机制。建立健全考核评估和质量监督体系,防止简单分解额度指标的做法,防止分解医疗服务、推诿病人、降低服务质量。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
?/div>
5.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基本医疗保险标准化和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基金统筹层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省级统筹。提高医保机构管理服务能力。总结实践经验,大力推进异地就医结算,逐步推开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选择在部分省份试点,探索建立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机制。
?/div>
6.探讨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医疗保障管理服务的可能性。
?/div>
7.探究企业、个人购买商业大病补充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发展基本医保之外的健康保险产品。
?/div>
8.整合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管理职责,做好整合期间工作衔接,确保制度平稳运行。
?/div>
?/div>
?/div>
?/div>
?/div>
?/div>
?/div>
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选题策划
?/div>
2013年7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在第三部分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中提到,全面总结评估国家确定的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经验,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启动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同时指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重点要在建立长效补偿机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医药价格改革、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控制医药费用以及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提高医务人员待遇等方面开展探索。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保障农村居民健康、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平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此,本刊特别策划以“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为主题的一组文章,旨在多管齐下,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县级医院运行发展新机制;并通过机制创新,推动县级医院能力提升;统筹发展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以下是相关选题方向:
1.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以提升重大疾病医疗救治能力为重点,完善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力争多数重大疾病能够在县级医院诊治。提升县级医院对部分复杂病种初诊能力,做好与三级医院的转诊工作。指导县级医院按照规定设置特设岗位,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的长期合作帮扶机制,继续实施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加强临床专业科室能力建设。
2.正确把握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总体要求。县级医院改革发展既要符合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要求,又要适应县级医院的特点和功能定位。要坚持公益性质,满足县域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使群众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同时为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积累经验和摸索路子。
通过改革补偿机制,需建立县级医院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医保、价格、财政联动作用,破除以药补医;紧密衔接医疗服务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推进新农合按人头、按病种、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实现支付方式改革对试点县级医院的全覆盖;建立健全竞争性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性的分配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落实县级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加强管理监督。
3.县级医院改革要以补偿机制为切入点。优先发展县级医院并将其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重点推进的思路,树立县级医院改革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县级医院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论述。各级财政应加大县级医院改革的投入,保障公共服务经费,拓宽筹集渠道、增收节支,取消药品加成,真正回归公益性质,以此为切入点整体提升县级医院能力和水平。
4.拓展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要求,以补偿机制改革和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抓手,深化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明确县级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积极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督促落实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强化成本管理,将医院成本和费用控制纳入对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在收入分配、定价、药品采购等方面给予试点地区一定自主权。
5.继续推行便民惠民措施。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优化就医流程,加强医疗服务的精细化管理。研究推进基层首诊负责制试点,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和机制,增强医疗服务连续性和协调性。探索便民可行的诊疗付费举措。
6.县级综合医院规模影响因素定量研究
7.县级综合医院规模经济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div>
?/div>
?/div>
要求:
1、每篇4000~5000字,附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2、收稿截止日期为2014年01月20日;
3、请附个人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社编辑部 姚涛
电话:029-85214975?#160 13759965919
邮箱: chaoxingyao@hotmail.com??a href="mailto:wszl@vip.sina.com">wszl@vip.sina.com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