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间手术延伸护理的“华西模式”
分享到:
发布人:yaot 发布时间:2019/6/19 16:44:50  浏览次数:1899次
【字体: 字体颜色
   

摘要:首家以护理为主导开展的日间手术延伸服务,使护士工作内涵得以拓展。

推进日间手术是近年来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 中的一项重点工作。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下称华西医院)日间手术中心于 2009 10 28 日正式成立。历经 10 年的探索,如今高效、快速、经济的 华西模式 已经形成。

通过对住院流程的再造,日间手术极大缩短了病人的在院时间。然而根据一项研究,日间手术病人风险感知较高, 50.6% 的病人担心出院后无法自己应对;日间手术病人延伸护理需求高,尤其是伤口的自我观察和护理、复诊方式及预防疾病复发的指导。

如何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延伸康复模式,解决患者的后顾之忧成为重点。也成为摆在华西医院日间手术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如何破题?

早在 2007 年,世界卫生组织 ( WHO) 在一份名为《促进日间手术的发展》的政策简报中指出,由于患者术前和术后护理都需转向家庭环境,所以,社区卫生机构是日间手术患者整体康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英国国民健康服务署( NHS )的研究证据也显示,加强连续的院内外日间手术康复护理,是减少日间手术病人住院时间的保证,要加强院外康复,则需规范延伸护理路径,以及与基层医疗服务系统的转诊合作。

在美国,政府在日间手术机构附近 5 ~10km 的范围内配置了访视护理机构、康复旅馆等院外支持系统,而且要求这些院外支持机构必须达到一定的设置要求,如访视护理机构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全职医师与护士,康复旅馆也至少是 2~3 星级设计标准,安排有照顾经验和耐心的工作人员来完成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等。

可见,以政府为主导,与初级卫生、康复旅馆、居家照护、家庭方式等机构合作,是目前欧美等国家首选的解决日间病人出院后持续护理问题的主要形式。

纵观国内,不少医疗机构均已开展了出院后的延伸护理,然而服务形式多以电话随访为主,内容局限,缺乏规范化的延伸护理服务模式,更欠缺对日间手术延伸护理模式的研究。

基于这样的现状,华西医院很早就开始探索日间手术延伸护理,并分 5 步走建立了 医院-社区 康复模式。


第一步:建立协作网

华西医院日间手术中心首先建立了日间手术医院 - 社区一体化协作网。

对于符合出院标准但还需要身体或心理照护的病人,医院会将病人资料转回到离其住所最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社区医护人员继续为病人提供包括药物治疗、辅助治疗、伤口护理、管道护理、康复护理和复诊指导等服务。

社区居民有需求做日间手术的,到所属社区就诊,如符合日间手术中心要求,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双向转诊单。患者拿着双向转诊单到华西医院日间手术中心日间手术病房接待处,由中心的工作人员安排患者到专科门诊就诊。完善各项术前检查的患者前往日间手术预约处,优先安排手术时间,术后转回社区进行术后康复指导及护理。

第二步:成立管理团队

医院成立了延伸护理管理团队,分为 病房延伸团队 以及 社区延伸团队

病房延伸团队:在科主任及科护士长的领导下,设立社区护士岗位,专职护士 1 名,兼职护士 2 名,兼职医生 1 名。

社区延伸团队:在各社区医院负责人的领导下,各网点设立专职护士、医生各 1 名。
 

第三步:形成联动效应

两个团队各司其职,形成联动效应。

病房延伸服务团队:及时将出院后的病人信息通过随访系统下转至辖区社区医院,社区指导督促、质量控制、双向转诊通道、对非社区病人提供延伸服务、模式宣传。

社区延伸服务团队:延伸服务、畅通绿色通道、社区动员、模式宣传、信息上转、双向转诊。

第四步:规范流程

设立了病房延伸服务流程 - 社区医院延伸服务流程。

 

第五步:搭建信息平台

开发了随访系统,用于实现病人随访信息的无缝交接,保障病人转诊的及时性和延续性。

成效显著

2017 年实行规范化管理之后,日间手术的再入院率、并发症发生率都远低于之前。接受社区延续性服务及电话随访的病人出院后 3 天、 7 天的恢复质量,明显高于仅接受电话随访的出院病人。病人对社区延续性服务总体满意度达到了 95.9%

不仅如此,日间延伸新模式合作显成效。 47 家社区医院加入这一模式,辐射全成都市区。而首家以护理为主导开展的日间手术延伸服务,更使护士工作内涵得以拓展。

来源: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