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6期主题——门诊质量是医疗服务质量的窗口
发布人:yaot 发布时间:2021/8/17 17:12:44 浏览次数:3121次
——本期特别关注主持人:刘兰辉
门诊服务与质量水平是老百姓感知医疗服务的第一窗口,直接影响到百姓的就医获得感。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已达87亿人次。一方面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就诊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一方面是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加重,“数字鸿沟”日益凸显。如何为患者提供同质化、规范、安全、便捷的门诊服务成为医院管理者关注的研究课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受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委托,承担国家门诊专业质控中心的工作,本组专题文章在基于调研的基础,分析了门诊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旨在主动适应变化,主动应对变化,持续提升门诊服务质量,不断增强百姓的就医获得感。
特邀策划顾问 王平 院长
王平,小儿外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院区院长,国家卫生健康委护理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门诊专业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主任,中国患者安全促进项目核心专家,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协作网北京工作组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教育与促进分会常委。
2018年国家门诊专业质控中心工作报告
——国家门诊专业质控中心
【摘要】目的 调查全国门诊专业医疗质量现状,为加强全国门诊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了2018年全国4 450家综合医院门诊相关的人力资源、空间资源、门诊服务、门诊病历、门诊诊断等质控指标情况。结果 调查医院中,71.82%的医院施行实名制预约挂号,平均预约途径数为4.45个,医院MDT门诊开展率22.00%,医院门诊电子病历使用率为49.96%;医院门诊标准诊断库使用率为56.27%。委属委管医院、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的门诊诊断与出院诊断的亚目符合率分别为69.4%、62.9%、71.1%。结论 医院应当加强预约挂号管理,提供多种预约挂号管理,提供多种预约挂号方式;积极开展多学科(MDT)门诊,为肿瘤等疾病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加快推进门诊电子病历使用;提高门诊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调查医院对门诊质量指标的理解存在差异,应当制定统一的门诊质控指标及标准,推行统一的门诊诊断编码库。
【关键词】门诊质控;门诊质控指标;抽样调查
北京协和医院开展互联网咨询服务的实践探索
——柳昭羽 胡冰水 马玉芬 余梦清 王涛 李佳月 范靖 陈思 柴建军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协和医院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新服务模式,先后开通线上发热咨询和专科咨询,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提升了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服务能力,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总结线上咨询服务实践,分析存在问题,如法律风险与安全隐患、服务便捷性和医疗资源节约等,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供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线上咨询;运行模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门诊
推行门诊电子病历的实践与思考
——徐锡武 张静 蒋蕴雅 侯秀玉
【摘要】通过对门诊电子病历书写时间短、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和书写习惯改变等推广难点进行分析,从门诊电子病历系统设计理念、功能设计、推广经验等方面对门诊电子病历系统升级改造实践进行总结,并展望人工智能、区域互联互通等在门诊电子病历中的发展应用。
【关键词】三级综合医院;门诊电子病历;流程优化
基于人口老龄化的三级医院预约挂号实践与思考
——张静 侯秀玉 徐锡武 蒋蕴雅
【摘要】从人口老龄化的视角对三级医院预约挂号的实践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北京医院在老年患者预约挂号便利服务方面的举措,从加强宣传引导、推动创新和个性化服务、提高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改进预约挂号服务的建议。
【关键词】预约挂号;人口老龄化;门诊管理;医疗服务
后疫情时代门诊综合预约诊疗体系构建与实践
——苏宇 李刚
【摘要】在后疫情时代,如何找到常态化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平衡点,对于门诊预约诊疗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门诊MDT管理团队,从精细化的号源管理、精准化的智能导诊、多维度的预检分诊、契约化的习惯培养、统一化的检验检查预约、灵活化的“云门诊”预约和智能化的慢病随访系统等7大重点环节,系统性地构建了门诊综合预约诊疗体系。2017年-2020年,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逐年上升,并具有显著性差异(χ2 =290539.58,P<0.001);2020年门诊患者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较2017年下降22.78%。未来,应进一步优化预约诊疗流程,延伸预约服务内容,探索诊疗模式创新,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
【关键词】门诊;预约诊疗;体系
基于人工智能的发热门诊信息化随访系统建设
——蔡斌 孔林羽
【摘要】通过人工智能的发热门诊信息化随访系统建设,基于AI智能语音自动开展随访,可有效提高随访效率,减轻医护人员负担。截止目前,系统共筛查425人,随访704人。同时,应通过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和程序的不断优化,提高系统的普适性和随访结果的精确性。基于系统的基本功能架构,自动随访功能可延伸至医院其他项目和工作。
【关键词】人工智能;信息化;发热门诊;随访
应用智能导诊改善门诊服务质量
——徐挺玉 王兵 索海燕 章娣 张小亮 王忠民
【摘要】基于疾病智能导诊技术、人脸识别技术、自动分诊技术等,建立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型门诊导诊模式。该模式的实施,改善了门诊服务质量,节约了医院人力成本,提高了患者就诊效率,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
【关键词】医院;门诊;信息化;智能导诊
安徽省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互联网诊疗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贺雪梅 李娟 朱晴 毕婷婷 司圣波
【摘要】目的 通过对安徽省某三甲医院的医护人员互联网诊疗现状进行调查,探讨影响医护人员互联网医院使用意愿的关键因素。方法 对安徽省某大型三甲公立医院279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互联网诊疗认知、互联网诊疗使用、互联网医院使用意愿等。结果 在互联网诊疗使用方面,193名调查对象未使用过互联网诊疗为患者提供服务,占69%。互联网诊疗服务意愿方面, 61名调查表示不愿意使用互联网医院为患者提供服务,占比78%。在不愿意提供服务的影响因素中,“没有多余精力或时间”“增加工作负担”“互联网医院操作繁琐”三个因素影响最为显著,占比分别为32%、28%、23%。结论 应进一步创新薪酬激励机制,完善信息化建设,针对性地提髙医护人员互联网医疗使用意愿和使用率。
【关键词】互联网医院;医护人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
多学科诊疗门诊难点分析及建议
——代佳灵 何谦 武永康 饶莉
【摘要】多学科诊疗(MDT)在国外已广泛开展,国内也正在逐步推广。通过阐述某大型公立医院多学科诊疗门诊开展情况,从管理组织及管理办法、科室申请流程标准化、就诊流程标准化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多学科诊疗门诊对于患者、科室、医生和医院均有益处。指出多学科诊疗门诊存在对多学科诊疗门诊理解不深入、缺乏组织模式和运作的规范标准、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等问题,建议医院主动宣传推广多学科诊疗门诊,制定标准化多学科诊疗及工作流程,制定合理的多学科诊疗门诊收费标准,制定科学有效的多学科诊疗门诊绩效评价机制,强化多学科诊疗门诊的质控,推进信息化建设等。
【关键词】多学科诊疗门诊;公立医院;难点;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