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1期主题——医康融合是实现价值医疗的新路径
分享到:
发布人:yaot 发布时间:2025/2/18 16:00:02  浏览次数:428次
【字体: 字体颜色

本期特别关注主持人:刘兰辉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进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愈发显著,康复医疗服务需求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这一形势对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秉持价值医疗理念,积极创新现代康复医疗服务模式,探索构建一种以患者为中心、以健康为导向、以学科协作为基础、以早期康复为重点、以康复技术为支撑、以制度机制为保证、康复治疗与临床治疗全面融合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即“医康融合”服务模式,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组专题围绕概念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国内最新实践进展、挑战及对策研究等进行深入阐述,旨在推动此领域研究不断深入,为价值医疗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开辟新的路径。


特邀策划顾问 方国恩 教授
方国恩,博士研究生导师,外科学教授、主任医师,曾任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先后担任原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普外科主任、副院长、第二军医大学训练部部长、原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等职,以及中国药学会副会长等多个学术职务。主编、副主编学术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军队和国家科技奖多项。主导大康复、医康融合工作,推进成立中国康复医学会医康融合工作委员会,推动医康融合工作发展。


组织创新理论视角下医康融合推动路径的探索与思考
——彭月月 连斌 王杰宁 吴绪波 吴勤峰 周琳 刘随意
【摘要】本研究在调研基础上,将国内已开展医康融合探索的医疗机构归纳为医院主导型、康复医学科主导型、临床科室主导型和混合型四种类型。以组织创新理论为指导,分别从发展规划、组织架构、理念转变、资源配置、制度流程、人才培训、临床路径、质量控制、绩效激励、信息保障等十个方面思考医康融合的推动路径。
【关键词】医康融合;组织创新;推动路径;医疗质量


医康融合与早期康复的比较分析
——周琳 连斌 王杰宁 吴绪波 彭月月 吴勤峰
【摘要】本研究在了解医康融合与早期康复的基本理念和实际操作模式的基础上,从概念内涵、涉及范畴、主要内容、服务模式、资源配置与创造价值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对二者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阐述,为临床医疗与康复医疗的有机融合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关键词】医康融合;早期康复;医疗质量


我国康复专科医院发展现状研究
—— 古秀雯 黄彦玮 李萍 张玲 王燕 翟华
【摘要】目的 分析2012年-2021年我国康复专科医院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康复专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基于2013年-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6年-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8年-2022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纵向比较近10年康复专科医院在资源配置及分布、经济运行及构成、医疗服务供给及运转负荷上的变化情况,横向比较康复专科医院与其他类型医院的差异情况。结果 随着社会对康复医学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加强,逐步建立起完备的康复医学体系,康复服务能力逐年提高。近10年康复专科医院资源总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各地区及各类型康复专科医院发展情况差异较大;康复专科医院经济运行状况逐渐好转,社会资本介入明显增多;康复专科医院服务数量、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等均有一定提升;康复专科医院运行负荷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但与其他类型专科医院相比各项指标仍有明显差距。结论 康复专科医院的发展与实际需求仍有较大的缺口,需从合理规划、完善制度体系、增加康复人才储备、加大各类资本投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等方面入手,促进康复专科医院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康复医院;专科医院;发展现状;医疗质量


医康融合理念下多种康复服务模式调研分析
——程长峰 王杰宁 连斌 刘甜甜 丁余武 任雪 宋振旺 王嘉雨 吴绪波
【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医康融合理念下多种康复服务模式,分析不同康复服务模式对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 在81所中国康复医学会医康融合工作委员会会员单位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9所会员单位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选取康复服务模式不同的三类医院,分别以康复医学中心为主(A)、临床科室为主(B)、康复医学科为主(C)的康复服务模式的医院,比较三组医院的不同康复服务模式对全院早期康复开展率评分、全院开展康复治疗技术项目数量评分和非康复医学科住院患者康复功能评定率评分的影响。结果 A组的医院三项得分优于其他模式。结论医康融合理念指导下的康复医学中心为主的康复服务模式能够强化早期康复介入,推动临床康复一体化。
【关键词】医康融合;康复服务模式;医康融合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医疗质量


三级医院医康融合不同管理模式对临床康复开展影响研究
——丁余武 连斌 吴绪波 刘甜甜 徐雪平 杨坤 王川 王杰宁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管理模式对临床康复开展情况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69所中国康复医学会医康融合工作委员会会员单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医康融合模式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其中A组(医院层面主管)22所、B组(康复医学科主管)27所、C组(临床科室主管)20所。采用艾力彼与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共同编制的“医康融合量化评价指标体系调查表”作为研究数据采集工具,现场收集各医院相关数据,并选取临床早期康复开展率、非康复医学科开展康复治疗的数量占比、临床康复专科相关技术开展数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临床早期康复开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 A组显著大于B组和C组,而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康复医学科开展康复治疗的数量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重均数比较结果显示, A组显著大于B组和C组,而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康复专科相关技术开展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重均数比较结果显示, A组大于B组和C组,而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由医院层面主管的模式更利于临床康复的开展,更利于向全院导入医康融合理念、培养专科康复人才以及协调康复与各临床学科之间的协作。
【关键词】医康融合;管理模式;早期康复;医疗质量


医康融合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以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为例
——刘甜甜 叶颖 吴绪波 丁余武 连斌 任雪 程长峰 宋振旺 王嘉雨 王杰宁
【摘要】医康融合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以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为例,阐述了医康融合模式发展历程、核心运行机制以及其在内涵建设上实现的四大关键融合:队伍融合、全病程融合、中西融合、医产学研融合,并阐述了该模式所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医康融合;高质量发展;医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