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内在逻辑、关键挑战及实践路径
发布人:yaot 发布时间:2025/2/18 15:27:18 浏览次数:188次
——刘彤 赵庆华 马应卓 王俊 蒋婧 赵梓寒 肖明朝
【摘要】目的 分析新质生产力赋能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内在逻辑、关键挑战,提出新质生产力赋能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实践路径。方法 检索相关文献,提取信息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从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三个维度阐述了新质生产力赋能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内在逻辑,发现在患者教育与健康素养、医疗资源与技术支持、文化认同与政策导向等方面面临着挑战。提出借助新质生产力培养高素质新型劳动者、数智赋能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政策驱动及文化建设等实践路径,以促进患者安全事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数智赋能;新型劳动者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
DOI:10.13912/j.cnki.chqm.2024.31.12.12
The Internal Logic, Key Challenges and Practical Paths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Empowering Patients to Participate in Patient Safety/LIU Tong, ZHAO Qinghua, MA Yingzhuo, et al.//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24,31(12):57-61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ternal logic and key challenges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empowering patient participation in patient safety, and to propose practical paths. Methods Relevant literatures were retrieved and information was extracted for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Result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nternal logic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enabling patients to participate in patient safety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ary breakthrough, innovative alloca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and deep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challenges in patient education and health literacy, medical resources and technical support, cultural identity and policy orientation. It proposed practical pathways such as leveraging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and new type workers, digitally and intelligently empowering patients to participate in patient safety, and driving through policies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atient safety.
Key words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Patient Participation in Patient Safety; Digital Intelligence Empowerment; New Type Worker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16,China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服务模式的不断革新,患者安全已成为全球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议题[1]。新质生产力的出现,为提升患者安全水平提供了新思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并在2024年1月和3月进一步强调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指出新质生产力对于各行各业的重要性[2]。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不仅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患者安全领域产生着深远影响。新质生产力的引入将赋予患者更多的主动权,患者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逐渐转变为医疗决策的“共同参与者”。在患者安全领域引入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全面赋能患者参与患者安全,为患者安全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3]。基于此,本研究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其赋能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内在逻辑,并针对面临的关键挑战,提出实践路径,旨在将新质生产力引入患者安全临床实践及理论研究,不断提升患者安全的管理与研究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1)检索WHO网站、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管理局(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等患者安全相关网站,以及相关政策文件、通知、专著等,如《Global patient safety action plan 2021-2030》《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等。(2)在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等外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英文检索式为:( patient safety OR hospital safety OR safety management OR safety culture) AND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OR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R advanced productivity OR high quality productivity),中文检索式为:(患者安全 或 病人安全 或 医院安全 或 安全管理 或 安全文化) + (新质生产力 或 高质量发展 或 先进生产力 或 高质量生产力)。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7月。
1.2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公开发表的原始文献;(2)综述、官方报道、会议等文献;(3)有关患者安全、新质生产力内容的文献;(4)可获得全文的文献。排除标准:(1)重复发表及与主题不相关的文献;(2)科普文章、学位论文、论文集等。
1.3文献筛选及分析
由两名课题组成员独立检索文献,使用NoteExpress软件整理和去重。对检索到的文献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进行初筛,再阅读全文,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遇到分歧时,与第3名研究人员讨论。最终共纳入179篇文献,其中专著类文献33篇,政策类文献51篇,论文类文献95篇;中文文献150篇,英文文献29篇。采用Excel软件建立资料库,提取纳入文献的类型、出处、发表时间、主题内容等信息,双人独立录入,汇总所有资料后进行深入讨论,分析新质生产力赋能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内在逻辑、关键挑战及实践路径。
2新质生产力赋能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内在逻辑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而且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4]。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度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5]。新质生产力所蕴含的创新性与质变性,为患者安全领域带来了新思考。具体而言,技术革命性突破使患者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提示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需要赋能患者参与;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赋能患者参与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路径。新质生产力与患者安全的逻辑关系见图1。
2.1技术革命性突破与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新质生产力是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下所产生的新型先进生产力,新的技术革命必然推动患者安全发生系统性革新,它强调患者共同参与构建更可靠和高效的医疗安全体系。马克思指出,任何新的生产力都会引起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4]。从18世纪末至21世纪初,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从手工生产向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的转变,患者安全的发展历程也随之更迭。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患者安全主要关注手术中无菌技术的初步应用和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6]。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放射学的诞生、抗生素的发现以及疫苗接种的推广,极大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水平。第三次工业革命(又称数字革命),电子病历的引入、医疗影像技术的进步以及早期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都对患者安全产生了深远影响。第四次工业革命,即21世纪初至今,以网络化和数智化为特点,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正在深刻改变医疗服务模式。这种技术革命性突破促使患者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患者安全文化的建设重点也逐渐转向呼吁患者及家属的积极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