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评审标准的关键词看医院管理的改进重点
分享到:
发布人:yaot 发布时间:2024/9/27 16:34:48  浏览次数:449次
【字体: 字体颜色
——王吉善



【摘要】本研究梳理五部不同年份不同版本的医院评审标准发现,14个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从多到少排序基本一致,依次是管理、制度、质量、安全、流程、服务、培训、风险、持续改进、机制、数据、文化、绩效、以患者为中心等。结合这五部标准内容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医院评审标准的内在规律性以及细微差异,通过学习这些标准也看到医院管理改进的重点。
【关键词】评审标准;医院管理;改进重点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Focus on Improvement of Hospital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Key Words of Evaluation Criteria/WANG Jishan.//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24,31(9):29-32
Abstract This study sorted out five different versions of hospital evaluation criteria issued in different years and found that the frequency of 14 keywords was basically the same from most to least, in order of management, system, quality, safety, process, service, training, risk, continuous improvement, mechanism, data, culture, performance, and patient-centered. Combining the analysis of these five standards, we can understand the regularity and some subtle differences of the content of hospital evaluation criteria. Through learning these standards, we can also see the focus of hospital management and improvement.
Key words Evaluation Criteria; Hospital Management; Improvement Focus
Firstauthor's address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Beijing,100044,China


2022年9月,深圳市政府发布了《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以下简称《认证标准》)[1]。这个标准得到了国际认证组织ISQua-IEEA(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 External Evaluation Association)的认可,是我国开展医院等级评审工作33年来首次通过国际认证组织认可的标准,也再次引起全国各级各类医院同行们的广泛关注。医院质量国际认证的价值在于促进医院最大限度地实现“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提升服务体验为目标”的服务理念,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不断改进服务质量,规范医院管理,为患者及利益相关者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
医院质量认证是国际上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改进医疗服务质量的通用做法。美国自1951年始开展此项工作,是最早实施医院质量认证的国家。我国1989年开始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为了使这项工作能够持续开展,国务院于1994年制定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医疗机构评审制度,由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按照医疗机构评审办法和评审标准,对医疗机构的执业活动、医疗服务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同一年,原国家卫生部发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条例细则》)。2016年国务院对《条例》[2]进行了修订。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依据新修订的《条例》,出台《条例细则》[3]。(《条例细则》)第七十三条规定:国家实行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对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服务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
笔者收集了2021版《认证标准》、2022版[4]与2020版卫健委标准[5]、2011版原卫计委标准[6]与2014 JCI第五版标准[7],统一简称《标准》,对各个《标准》中出现频次最多的关键词进行梳理发现,三部国家发布的国内医院评审标准与两部国际认可的标准,关键词的使用频次基本一致,详见表1。

1将管理放在首位

各个版本的标准虽然出版的年限、格式、篇幅、字数不同,但是都把“管理”放在了首要位置。“管理”二字出现的频次最多,涉及的层面最广。比如2021版深圳《认证标准》质量 3.0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一章:医院有医院层面管理、设备设施管理、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临床管理制度、临床路径管理、安全管理体系、医疗技术管理、药事管理、试剂管理、质量管理活动等。管理是各种组织活动中最基本、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一种活动,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各项国家政策与规章均要通过“管理”来落实,开展医院评审,落实《条例》与《条例细则》,提升医院与科室的管理水平也是评审评价的基本要求。

2重视制度建设

五部《标准》有四部标准中制度频次排在第2位,另一部标准是第3位,这说明制度是医院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度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的特点,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制度对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岗位责任的法治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等起着重要作用。饶克勤[8]研究指出,公立医院主要问题是制度缺陷,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9](国办发〔2017〕67号)指出,以章程统领完善医院13项管理制度。2020版第一百三十六条与 2022版第一百三十九条要求,医院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范以及相关标准,结合本院实际,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并及时修订完善。通过五个标准的比较可以看出,不断完善医院制度建设是评审标准普遍关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