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权增能视域下门诊多学科协作诊疗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发布人:yaot 发布时间:2024/8/26 15:54:48 浏览次数:572次
——乔佳敏?张赫楠
【摘要】门诊多学科诊疗(MDT)服务模式能够提高疑难疾病就诊质量,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在赋权增能理论视域下,通过系统文献研究,从制度赋权、管理赋权、内在增能、外在增能等维度探讨门诊MDT服务质量提升面临的困境,提出规范MDT团队诊疗行为,增进MDT团队协同性,提升MDT团队内生动力,增强专业服务能力等策略,以提升门诊多学科服务质量。
【关键词】赋权增能;门诊;多学科诊疗;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The Strategy of Improving the Service Quality of Outpatient 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owerment/QIAO Jiamin,ZHANG Henan.//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24,31(8):30-33,37
AbstractThe outpatient 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DT) service mode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eatment for difficult diseases and enhance patients' sense of access to medical treat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owerment theory, through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search,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ifficulties facing the improvement of outpatient MDT service qu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stitutional empowerment, management empowerment, internal empowerment and external empowerment, and proposed strategies such as standardizing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ehaviors of the MDT team, enhancing the synergy of the MDT team, enhancing the endogenous motivation of the MDT team, and enhancing the professional service capability,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ultidisciplinary outpatient service.
Key wordsEmpowerment; Outpatient Service;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Service Qua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150081,China
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DT)是指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系统疾病,由多个学科专家形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通过定时、定点讨论,提出综合诊疗意见的诊疗模式[1]。MDT作为一种整合型医疗服务模式[2],通过加强医院各专科的相互融合,在治疗方法、理念上达成共识,从而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3]。MDT集合了专业互补性、资源整合性、临床规范性、患者中心性等特性[4],打破了专科壁垒,使个体式经验性医疗模式转变为小组协作的规范化决策模式[5],避免了单一治疗、重复治疗以及过度治疗的弊端[6],优化了患者就诊流程,提高了就诊质量。
赋权增能理论是通过塑造有利的外部客观环境并激活组织成员的内在能动性,增强成员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组织绩效[7]。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推进社会治理工作、服务能力提升等研究领域。本研究引入赋权增能理论,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以内外赋能来增强门诊MDT的自我效能,从而促进门诊MDT服务质量提升。
1门诊多学科协作诊疗发展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后,MDT模式在欧美国家的癌症诊疗体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8],现已成为国际医学领域的重要诊疗模式。在我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结直肠外科于1981年率先建立了结直肠肿瘤MDT团队[9],随后便在全国迅速推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于2007年初建立了MDT综合门诊[10],并制定了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于2013年成立MDT中心,并于2018年扩展设立了MDT门诊专区[11],致力于使疑难病患者“最多跑一次”。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MDT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19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12]及《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13]都提出,针对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医疗机构可建立MDT模式,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在政策鼓励下,我国门诊MDT服务模式快速发展。但门诊MDT还存在发展不平衡、服务范围局限、服务质量总体不高等缺陷,其实质是赋权增能不足导致MDT团队诊疗行为不规范、团队协作不畅、主观能动性不强。因此,如何通过赋权增能发挥MDT团队的创造力,这是提升MDT门诊服务质量的关键。
2赋权增能视域下门诊MDT服务质量提升框架
2.1赋权增能理论
赋权增能理论又称“赋权理论”或“增能理论”。该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Solomon B提出,他认为“赋权”能够帮助弱势群体增强自我效能感,进而主动参与到社会变革中[14]。因此,该理论早期重点关注弱势群体,之后被广泛运用到组织管理、心理、社会工作、教育、医疗卫生等诸多领域。而不同的学科领域对赋权增能含义的理解不尽相同。组织管理学领域把它作为激发员工工作绩效的工具;心理学强调通过赋权增能实现个体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因此,徐立娟等[15]认为赋权的概念包含3种要素,即能力的增加、权利与机会的获取以及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高万红[16]认为“增能”指挖掘弱势群体的潜能,以此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付秋梅等[17]认为“赋权”具体包括制度赋权、管理赋权和环境赋权。沈光辉等[18]认为“增能”包括内在增能和外在增能两部分,内在增能注重群体内生性发展,外在增能则强调外部力量的助推作用。
2.2门诊MDT服务质量提升框架
基于对赋权增能理论内涵的认识,构建MDT服务质量提升框架,见图1。(1)赋能主体。赋权增能的主体是医院管理者,负责在宏观层面建立相应机制,统筹资源再分配。(2)赋能对象。赋权增能的对象主要是MDT团队成员,通过增强其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服务质量。(3)赋能机制与方式。赋能机制与方式主要分为4个方面:一是制度赋权强调建立和完善门诊MDT相关制度体系,包括服务机制和质量评价机制,从而规范团队成员日常诊疗行为,以利于发挥团队自主性;二是管理赋权通过赋予组织成员参与权与决策权,优化服务模式,以构建规范化、标准化、多样化的MDT模式,促进MDT团队的协同合作;三是内在增能强调MDT团队内生性发展,通过组织文化的引导,建立相应激励机制,增强团队成员的获得感,从而激发MDT团队的工作潜能;四是外在增能强调引入外部力量推动门诊MDT发展,通过构建院外多学科联盟,开展医企合作,发挥患方的监督作用以促进团队专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4)赋能目标。赋能目标是增强MDT团队的专业能力、协作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