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护理员规范化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发布人:yaot 发布时间:2025/6/24 9:09:07 浏览次数:117次
——朱新青 黄江杰 黄远球
【摘要】医疗护理员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力量。为了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聚焦医疗护理员管理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发展困境,探索构建医疗护理员规范化管理长效机制,实施“培训强化(加法)、流程优化(减法)、人文增值(乘法)、风险防控(除法)”四个维度的管理举措,系统性破解陪护服务难题,实现了服务质量、管理效能与患者体验同步提升,为医疗机构医疗护理员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关键词】医疗护理员;规范化管理;无陪护病房;护理服务;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a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Model for Nursing Assistants/ZHU Xinqing, HUANG Jiangjie, HUANG Yuanqiu.//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25,32(6):51-55
Abstract Nursing assistants are a crucial force in addressing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the aging population. To further improve nursing service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and developmental dilemmas in the management of nursing assistants, explor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nursing assistants, and implements four-dimensional management initiatives: "training enhancement (addi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subtraction), humanistic value addition (multiplication), and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ivision)".These initiatives systematically address the challenges in companion care services, achieving synchronous improvements in 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patient experience, and providing referential experience for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nursing assistants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Key words Nursing Assistants; Standardized Management;Unaccompanied Wards; Nursing Services; Nursing Manag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 Yulin First People's Hospital,Yulin,Guangxi,537000,China
在老龄化程度加深与医疗服务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医疗护理员作为医疗卫生辅助服务人员,在护士指导下为患者提供照护服务,已成为优化患者照护服务的关键力量。然而,当前医疗护理员管理存在三大结构性矛盾及四大发展困境。三大矛盾包括碎片化培训体系导致专业能力断层[1],低效服务流程加剧供需失衡[2],人文关怀沟通缺失引发信任危机[3]。四大困境表现为资质认证体系缺失导致从业人员持证率低下[4],服务标准模糊致使患者面临服务纠纷[5],人力成本攀升增加日均陪护费用[4],监管机制缺位加剧安全隐患[6]。这些矛盾与困境相互交织,造成“低满意度-高成本-高流失率”的恶性循环,制约了医疗护理员数量增加和服务质量提升。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医发发〔2019〕49号),强调要高度重视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国卫医政发〔2023〕16号)明确指出,应进一步加强医疗护理员的规范管理。在此背景下,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积极探索构建了医疗护理员规范化管理模式,通过“加减乘除”策略,即培训管理做“加法”、服务流程做“减法”、人文关怀做“乘法”、风险防控做“除法”,以期提升医疗护理员服务质量。
1管理模式
1.1培训管理做“加法”,提升专业能力
1.1.1 搭建管理组织架构
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医疗护理员管理委员会,构建“1+3+7”组织架构,即1个决策核心(管理委员会),3个执行部门(护理部、总务科、陪护服务部),7个专项工作组(综合组、培训管理组、质控组、应急处置组、宣传材料组、资金统筹组、督查统筹组)。管理委员会负责战略规划与重大事项决策,护理部主导医疗护理员培训及服务质量监管,总务科负责后勤保障,陪护服务部统筹调配医疗护理员资源、优化服务流程、监管服务质量。
1.1.2建设规范与制度
一方面,制订了《医疗机构医疗护理员管理规范》(T/GXAS 871-2024)、《医疗护理员康复照护技能培训规范》(T/GXAS 876-2024)、《医疗护理员安全喂食辅助照护规范》(T/GXAS 877-2024)、《医疗护理员服务质量评价规范》(T/GXAS 922—2024)、《医疗护理员安全管理规范》(T/GXAS 923—2024)等5项规范,同时还制订了《无陪护病房管理制度》等9项制度。另一方面,对医疗护理员实施“五个统一”规范化管理,即统一登记、统一培训、统一着装、统一标识、统一管理,推动流程化事务标准化、标准化事务制度化。
1.1.3 构建培训体系
(1)师资队伍。通过“送出去”和“强内训”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组建医疗护理员培训师资队伍。对外,选派护士长或护理骨干参加中华护理学会及广西举办的医疗护理员师资培训班,共培养国家级师资4名、省级师资3名;对内,举办院内培训班,由具有医疗护理员培训师资的人员对院内护理骨干进行培训,共培训院内师资33名。院内医疗护理员培训师资选拔标准:护士长或副护士长或曾在护理部轮岗培训的护理骨干;具有院内认定的临床带教资格。院内医疗护理员培训师资认证标准:完成全部课程培训;操作技能考核分数>90分;理论知识考核分数>80分;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考核,并达到考核要求。
(2)培训内容。建立综合培训内容库,包括理论课程库、操作视频库及情景案例库。一方面,依据《医疗护理员培训大纲(试行)》(国卫医发〔2019〕49号)和《医疗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2024年版)》要求,编写培训教材,建立理论课程库和操作视频库,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基础知识(照护基本知识、临床照护技能、安全与急救知识)、服务礼仪、相关法律法规等。其中:理论课程设置20~22个学时,采用线上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践课程设置24个学时,采用线上观看视频、线下实操训练的方式。另一方面,针对临床常见高风险情况,设计10个情景案例,如跌倒应急处理、患者心脏骤停应急处理、患者噎食应急处置、锐器伤(职业暴露)应急处理等,以工作坊的形式开展,由医疗护理员互换角色进行情景模拟演练。
1.1.4 开展校企合作
与两所院校联合开展医疗护理员培训、评定及招聘与使用。在培训方面,医院和学校联合开发培训课程,实现培训内容库共享、师资共享和教学资源共享,同时学校提供技能培训场所,医院提供临床实践基地。在评定方面,医院和学校共同制订技术评估标准和星级医疗护理员评定标准。在人员招聘与使用方面,医院与学校共同规划中职护理学生职业生涯,引导其积极从事医疗护理员职业。共完成10期医疗护理员培训,有363名医疗护理员参与,其中考核合格362名。参与星级评定的医疗护理员共有179名,其中一星级99名、二星级80名。从院校招聘20余名护理专业学生加入医疗护理员队伍。
1.2服务流程做“减法”,优化资源配置
1.2.1透明化定价
要求陪护服务机构将医疗护理员的资质、服务内容及对应服务费用等关键信息在医院内公示,避免随意提价或不合理收取费用导致的收费虚高现象,促进医疗护理员持续健康发展。
1.2.2增设线上预约渠道
依托医院互联网平台,开发医疗护理员小程序,开设线上点单、接单、缴费、评价及投诉等功能,便于患者及家属在线预约医疗护理员,并进行反馈评价。
1.2.3 实施差异化服务模式
满足患者服务需求是医疗护理员队伍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方面,该院建立三级照护服务体系,提供差异化服务,并据此对医疗护理员日常工作进行监管。一级为基础陪护,即针对Barthel指数≥60分的患者,提供涵盖8项生活照料的服务;二级为专科陪护,即针对Barthel指数40~59分的患者,在一级服务基础上增加配合康复师开展日常康复训练服务;三级为特级陪护,即针对Barthel指数≤39分的患者,提供24 h专业照护。另一方面,提供一对一、一对多、班组制等多样化陪护服务(表1),满足不同经济能力患者的需求,节约患者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