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探讨
分享到:
发布人:administrator 发布时间:2013/10/17 16:46:34  浏览次数:3850次
【字体: 字体颜色

无锡市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探讨

◆焦建栋 姚健 汪霆 汤来红
【摘要】在省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要求下,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构建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实现了机构和区域平台数据的无缝对接,提升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使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与服务更加程序化、规范化、信息化。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数字化;机构;区域性

The Information CDC Construction in Wuxi/JIAO Jiandong,YAO Jian,WANG Ting,et al.//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2,19(3):92-94

Abstract Under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the provincial public 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andards, integrated use of sophisticated computer technology,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we strengthened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digitization building of business applications in the CDC agency, built health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information platform in public health, achieved the seamless connection of the data between the body system and the regional platform to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and to make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ith more procedures, standardized and informatization.

Key words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Digital; Institutions; Regional

Firstauthor’s address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Wuxi,Jiangsu,214023, China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化成为衡量行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无锡市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程度相对落后,不仅制约了本地区应对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也束缚了本地区公共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结合本地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加强了疾控体系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地区公共卫生事业现代化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的提高。

1建设原则及依据


    在省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要求下,结合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实际,坚持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原则。从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统筹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数据定义和交换标准,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三级疾控网络。在本信息平台框架设计中,依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等技术规范,参考《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分类与基本数据集》、《江苏省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等相关信息化建设方案和信息化建设标准。

2建设内容与成果

2.1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

    以单位局域网为基础,部分采用广域网方式,连接中心大楼、以及驻外机构(新区分中心、城中门诊部、新区门诊部等),采用C/S架构与B/S架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机构自动化管理,包括各项业务的日常管理、办公自动化、档案资料管理、科研管理、物流管理以及仪器设备管理等,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建成的系统包括:疾控OA办公自动化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疾病预防控制资料综合管理系统、预防医学门诊诊疗系统、标本库信息管理系统、仪器信息管理系统、卫生检验检测信息管理系统、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系统、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信息管理系统、现代化计划免疫接种门诊系统等。

2.2区域性疾控信息化建设

    依据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纵向网络建设“三级平台、五级网络”的要求,在江苏省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架构的基础上,采用B/S架构与C/S架构相结合的技术,基于J2EE开发环境[1],采用Oracal数据库、B/S多层体系架构,应用多层体系架构进行部署[2],构建了无锡市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其网络架构为“一级平台、三级网络”,覆盖市、区(县)、乡(镇)三级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在地市级平台上,按照区域卫生规划,以及属地管理、分级管理的要求,建立角色授权体系,通过权限继承与过滤和分级授权等机制实现授权需求,即建立用户与功能的关系,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信息上报、审核、分析、评价、决策、预警等要求。

2.3信息的整合与共享

    建立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整合卫生检验检测信息系统、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同时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系统,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连续、系统、规范地收集各类监测数据,在区域平台上进行集中分类存储,形成一系列相关独立而又联系的监测信息数据库,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补利用,提高信息报送效率。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整理、加工、存储,并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评价,对地区的卫生状况及其薄弱环节作出判断,找出疾病控制中存在的重大隐患,在事件发生前做出预测,从而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事件的发生。目前,实现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数据无缝对接的系统有:(1)职业病防治管理系统。首次建立地级市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管理系统[3],实施三级职业病防治机构的作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和企业职业病防治档案管理等专业信息系统的整合,实现全市各类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状况、劳动者职业健康状况、职业病发病状况的监测分析,为职业病防治综合管理与政府决策提供依据。(2)生活饮用水监测系统。连续、规范、系统地收集我市各类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二次供水等监测数据,即时掌握我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变化和主要水体水质状况,实时发出预警预报。(3)食品安全监测系统。在全市范围内采集食品安全信息,从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测信息系统提取食品相关检测数据,监测食品安全状况,并建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警模型,这对食品安全监管有积极的指导意义。(4)传染病监测分析系统。该系统适应地级市疾病控制工作要求。其中的疫情简报模块,大大简化了日常数据分析流程,疫情信息沟通渠道更快捷、更直观。同时辅以先进的疾病症状监测系统,更好地为传染病防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提供科学依据。(5)慢性病发病网络直报系统。与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诊疗系统实现数据对接,并与社区慢性病人管理系统结合,实时、系统、连续观察各类慢性疾病发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分布状况和时空变化趋势,为慢性病防治策略的制定和干预效果的评价提供科学有效证据。(6)应急管理系统。该系统以全市各疾控机构为单位建设应急资源数据库,实现全市实时共享和管理各类应急资源,利于应急状态下全市范围内各类应急资源的整合和调度、信息的传递与控制。此外,还有免疫规划管理系统、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系统、健康教育信息系统、消毒与媒介生物监测系统、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报表系统等平台信息系统也投入运行。系统组成架构见图1。通过区域性信息平台的应用,积累了1998~2009年各类传染病资料,建立了流感、手足口病、乙型肝炎等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图,建立了流感预警模型并开展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2008~2009年慢性病发病情况数据,建立了全市各年龄组发病趋势分析和历年发病趋势比较分析模型。积累了2007~2009年食源性疾病情况及食品污染物监测数据,建立了三间分布分析和趋势分析,探索建立了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模型。积累了2008~2009年各类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二次供水等监测数据,实现了对饮用水水质数据的静态和动态分析与预测预警功能。积累了2008~2009年10 020家企业职业卫生档案、1 430所作业场所、53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数据、73 766人的职业健康监护监测数据,建立了全市职业病防治状况的综合分析和辅助决策。积累了市区两级疾控机构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应急能力等信息资源数据,实现了信息共享和快速检索查询,为我市卫生应急市区联动机制搭建了便捷的平台。

3应用效果分析


    目前,机构内部业务信息系统运行正常。建立的卫生检验检测、职业健康监护、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预防医学门诊诊疗、现代化计划免疫接种等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信息化,是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延伸,也是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最好体现[4]。

    通过质量管理关键控制环节的确立,运用“机”管“人”的方式,建立强制性规定路径,以规范和提高疾控各项业务工作的质量。通过数字化疾控建设,建立了标准化的基础应用构件、网络平台图1平台系统的组成架构示意图及数据库系统,统一了传染病监测、生活饮用水监测、食品安全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职业病防治、慢性病发病网络直报等数据传输与交换标准,实现了不同通讯条件下网络化的数据收集、存储、汇总和交换,确保了各类历史数据和相关业务数据的抽取、规范管理和共享利用。对规范县区级疾控业务数据上报质量,确保各类信息完整,发挥了突出的作用。通过数据交换接口,整合了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业务系统,进行数据信息的双向或单向交换,形成疾控业务信息数据中心,为卫生行政部门即时掌握疾控区域工作情况、及时开展分析预警,提供了决策辅助依据,促进了本地区各项疾控工作的综合管理,全面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反应、救治、监督和指挥决策能力。

4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数字化疾控信息系统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各类信息系统的应用中也发现了多处需要完善的内容。如区域平台中查询统计分析模块需要加强,以便用更直接的显示方式满足各级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为实现各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上报,同时提供应急救援中有价值的信息[5],还需要根据本地实际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只有真正实现了每项疾控业务系统的全覆盖,信息平台才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信息技术是当代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已成为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6]。计算机信息网络在信息收集、利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7]。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信息化,是提高疾控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化建设和体系数字化建设的逐步推广完善,对提升本地区整体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预测预警能力、辅助政府决策、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郦文华,姚健,焦建栋,等.运用J2EE框架技术构建公共卫生信息平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 18(12):193-196.

[2]胡迎松,彭利文,池楚兵.基于.NET的Web应用三层结构设计技术[J].计算机工程,2003,29 (8):19-21.

[3]焦建栋,姚健 ,张恒东,等. 地市级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管理平台的研发与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125-130.

[4]焦建栋.以全面质量管理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 16(2):101-103.

[5]金水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收集与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38(4):282-284.

[6]焦建栋,姚健,张金龙. 信息化在职业健康监护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6 (5):98-100.

[7]徐益珊.劳动卫生职业病预防信息管理集成系统的研究[J].环境与职业病学,2003,20(1):15-16.


通讯作者:
焦建栋: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E-mail:wxcdcjjd@163.com
收稿日期:2011-07-19
修回日期:2011-12-19
责任编辑: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