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检验危急值实时检测研究
◆徐茂云 步晓冬 魏巍 崔晓宁
【摘要】介绍了在医院信息系统和联机检验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危急值实时检测系统的重要意义。当患者出现检验危急值后,系统可对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进行即时警示和实时监控,从而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医院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危急值;医院信息系统;实时控制
Study on the Real-Time Detection of Critical Values of Clinical Examination Based on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XU Maoyun,BU Xiaodong,WEI Wei,et al.//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2,19(2):27-28
Abstract Based on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and lab information system, we developed the system of real-time monitoring on critical values of clinical examination.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system, the information of testing critical values are obtained duly, and the doctors “ treatment are real-time detected, so as to reduce the medical risk, ensure the patients safety, and improve the medical quality and enhanced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hospital.
Key words Critical Value; HIS; Real-Time Monitoring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Medical Quality Control, Ji “ nan General Hospital, Ji “ nan Military Command Area, Ji “ nan, Shandong,250031, China
为加强检验危急值的管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济南军区总医院以医院信息系统和检验联机系统为基础,设计开发了检验危急值实时控制系统,实现了危急值的即时警示和实施控制,提高了危急值的管理效率,降低了医疗风险。
1设计背景
1.1患者安全管理的需要
危急值是指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危及患者生命的检验结果[1]。卫生部颁发的《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实施细则》和中国医院协会发布的《患者安全目标》中,对医院的危急值的回报提出了明确要求。济南军区总医院危重患者多,危急值发生例次较多。据统计,2010年12月住院患者出现危急值多达138例次。因此,加强危急值管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是医院医疗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2]。
1.2现行管理方式的弊端
济南军区总医院于2003年建立了检验危急值回报制度,方式为电话回报。在针对危急值管理情况的调查中发现,电话回报虽然能使医生及时发现患者危重情况,迅速采取诊疗措施,但也存在回报环节多、信息传递不及时,实验室人员漏报、个别医务人员诊疗措施延迟等弊端,给医疗管理埋下安全隐患,管理方式有待改进。
1.3医院信息系统对危急值管理的重要作用
济南军区总医院于1999年开始使用“军字一号”工程,经过多年的完善,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各项功能健全。2005年医院引进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等先进设备,并建成联机检验系统(LIS),医护人员可通过医护工作站即时查看各类检验结果。这为医院实施危急值的网络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条件[3]。
2系统设计
2.1警示流程
2.1.1危急值预设医院根据检验科各组室的功能区分,将检验危急值分为生化检验、血液检验及血脑脊液培养3类。检验科确定各检验项目的危急值界限,信息科在LIS系统的检验项目里进行设置,使系统能够在患者检验结果超出界限时自动识别。
2.1.2危急值信息传递当患者的检验结果出现危急值时,系统自动识别,使所有危急值结果项目呈红色,以此提示检验人员。同时根据情况对危急值结果进行复检以排除操作和仪器的影响,在确定为危急值时审核通过。该信息同步传递到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并弹出对话框,医护人员阅读信息确认后,对话框消失。
2.2监管流程
危急值实时控制系统设有多个功能菜单,其中监督管理菜单具有统计检查功能,可提取各科室各时间段的危急值发生情况及患者信息。管理人员提取某时间段的患者危急值信息后,可进入医生工作站检查医嘱及病程记录情况,对未按时采取诊疗措施或未在病历中进行分析记录的,通过系统向医生工作站发送即时警示信息(如“患者×××血K+危急值,请处理记录”),医生进入工作站后,将自动弹出该信息,阅读确认后消失。
3讨论
3.1提高了危急值信息反馈的时效性
采用电话回报危急值的方式,由于环节多,易出现漏报、信息传递延迟等。采用网络化即时回报后,由系统自动识别并传递信息,杜绝了实验室人员漏报情况的发生。警示信息能分别传递到医生和护士工作站,警示框在阅读确认后才能消失,保证了信息能够被准确成功的接收。回报环节的减少,杜绝了人为因素造成信息传递梗阻、延迟等情况的发生,实现了危急值管理的快捷高效。
3.2有利于医疗质量监督
采用网络化回报后,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递,但患者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取决于医生,这就需要管理人员的监督检查。在传统模式下,管理人员获得患者危急值信息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现场查阅病历或者到检验科查阅电话回报记录,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致使很多诊疗措施得不到监督。据调查,济南军区总医院2010年12月发生危急值的患者仅有90%在当天或次日得到治疗或纠正,存在分析处理延迟现象[4],这与监管不及时、不到位有关系。实施危急值实时检测系统后,管理人员可实时对患者危急值处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即时反馈,使医务人员即时采取诊疗措施进行纠正,杜绝了医疗隐患,保障了患者生命安全,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高,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
3.3有利于危急值信息的实时处理
因医务人员要不断进行查房、治疗、手术等诊疗活动,所以警示信息可能得不到及时发现而延误患者治疗。系统即时发送住院患者的检验危急值警示信息至医护工作站后,当医生工作站或护士工作站在2小时内未阅读确认时,系统则将警示信息送至质量管理科,管理人员发现后将电话通知,告知相关医务人员及时采取诊疗措施。通过双重警示,可以保障患者危急情况得到及时处理。
3.4提高了卫生资源使用效率
依托医院信息系统和联机检验系统,在未增加任何仪器设备投入的情况下,建立检验危急值实时控制系统,拓展了原有设备的功能,提高了使用效率。电话回报需要实验人员从庞大的检验数据中筛查危急值数据,并通过电话逐一通知科室,工作量大。而且管理人员对医疗质量的监管也只能以现场检查为主,只有投入大量人员才能完成对每位患者诊疗行为的检查。实行网络实时控制后,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在危急值回报方面,只需要实验室人员进行确认,系统将自动完成即时警示的内容,快捷高效;在监管方面,管理人员可通过系统调阅每天医院危急值发生情况并检查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提高了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真路,刘泽金,赵耿生,等.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的建立与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4):452-453.
[2]王海剑.生命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医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6):25-26.
[3]陈明坤,毕海昌,王胜波,等.利用现有LIS和HIS系统资源对危机制的管理与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1):109-110.
[4]徐茂云,魏巍,步晓冬.某院检验危急值管理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5):47-49.
通讯作者:
徐茂云:济南军区总医院质量管理科
E-mail:xmy1974@sina.com
收稿日期:2011-08-09
修回日期:2011-10-18
责任编辑: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