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血源紧张时的供血工作
分享到:
发布人:administrator 发布时间:2013/10/16 9:44:32  浏览次数:1239次
【字体: 字体颜色

如何做好血源紧张时的供血工作

◆郭毅
【摘要】指出在血源紧张时,加强供血质量管理,做好发血工作人员培训,密切血站与医院的合作,积极提高服务质量,对规范临床科学合理输血、引导公众正确看待无偿献血、缓解血液供需矛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血源紧张;供血工作

How Do the Blood Supply during Limited Blood Recourses/GUO Yi.//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2,19(2):19-20

Abstract The paper pointed out that during limited blood recourse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blood management, carry on staff training, perform close cooperation of blood banks and hospitals, a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for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blood transfusion, guiding the public a correct view of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eas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blood supply and demand

Key words Limited Blood Recourses; Blood Supply Work

Firstauthor’s address Central Blood Station of Yichang City,Yichang,Hubei,443000, China

 

    血液是抢救患者生命不可替代的特殊资源。向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是血站的根本职责。发血室是确保足量贮血,做好血液供应,以满足临床和急救用血需求的服务窗口。近年来,临床用血量不断攀升,采供血机构压力不断增大,部分地区血液甚至供不应求[1]。这使得各采供血机构在向临床发放血液时,为维持最低库存水平以应对公共卫生突发用血事件,不得不采取适量供应措施。

    为保障临床输血的及时性、有效性,在血源紧张时正确引导医疗用血机构科学合理用血,培养医务人员珍惜血液资源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输血和无效输血,确保输血安全,结合工作实践,就血源紧张时的供血工作探讨如下。

1供血现状及存在问题


    宜昌市中心血站是一家地市级中心血站,供血范围达2.16万平方公里。近年来临床用血量逐年递增,2010年供血量达14万余毫升,据此测算,2011年供血量至少应达15吨,虽然目前供应能基本保持平衡,但仍面临极大挑战。具体而言,血站供血工作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难题:(1)临床用血需求量逐年攀升,但诸多因素如天气过热或过冷、群众献血认识不够、献血服务沟通不到位等影响着市民的献血热情,导致季节性缺血、血荒和偏型时有发生,血站血量入不敷出。(2)库存血液不充足,医疗机构取血及夜间急诊送血次数增加,病人用血得不到有效满足,导致医院、病人与血站之间纷生矛盾,严重影响了无偿献血的可持续发展。(3)临床医生输血治疗存在不合理现象,医疗机构科学规范用血督导不到位。(4)部分医院及病人家属对血站工作不理解,责难发血室工作人员,导致工作人员情绪不佳,供血服务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2应对措施

2.1加强供血工作人员培训,积极宣传正确的献血、用血理念[2

    ]第一,培养供血工作人员的忧患意识,要求其随时关注本地采血情况;同时,积极加强与医疗机构的沟通,建议临床医生根据库存血液情况合理开展择期手术、自身储血、成分输血等治疗。

    第二,对发血室工作人员进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成分输血、自身输血及相关输血指南等培训,使其在接受医院血液需求预约时能根据病情建议、指导临床用血,避免血液资源浪费;并能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促进医务人员对《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理解和执行。

    第三,强化发血室工作人员对《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促其熟悉献血招募及本地采供血情况。在血液不充足需控量发放时,主动宣传无偿献血的政策、意义和难度,让医院和患者理解无偿献血不单是血站的事情,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第四,提升发血室服务质量,秉承耐心沟通、细心交流的服务理念,用良好的服务化解怨气,争取理解,使用血单位能主动对用血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控制,进而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宣传和引导。

    第五,在发血室取血窗口摆放无偿献血动态、安全输血知识、输血费用报销政策等宣传册,使取血人员在阅读献血资料的同时成为潜在的无偿献血宣传员和科学规范输血宣传员。

2.2规范库血发放工作流程,建立供血工作机制

    首先,在接受各储血点预约时,要求发血室工作人员通过网络数据认真对其库存血液进行盘点,根据以往用血规律和具体预约情况发放合适数量的血液。同时,做好急诊送血工作安排,以确保突发用血事件时的及时供血。其次,倡导并动员亲友、同事积极参加互助献血[3],制定科学合理的互助献血用血政策,规范互助献血流程及方式,印制亲友互助献血表单,共同配合做好互助献血宣传、登记、血液发放工作,为医院及病人提供便利。再次,明确血液紧缺时的发血原则,除危、重、急病人用血优先以及互助献血优先外,其他一律根据输血规范发血,并对当日发血情况进行监管,严格控制“人情关系”用血。

3成效及讨论

3.1成效

    一是互助献血比例逐渐递增。从2011年5月开始至今,互助献血已达237例,总计献血量达74 350毫升,在确保临床用血安全的同时,极大地缓解了血液供应不足的紧张局面。二是医疗机构节约用血意识逐渐增强,血站与医疗机构供需关系日渐和谐。医疗机构除在预约血液时能主动询问并了解当前血液库存情况外,在积极配合血站适量发血的同时,还主动要求加强临床医生规范输血培训。三是目前日均发血量得以控制,供血机制系统健全,冷链运输安全有效,未出现一例因血液安全和输血不及时而导致的医疗事故。

3.2讨论

    首先,培训是人员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做好供血工作的同时,加强发血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可提升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使其在满足岗位要求的同时充分发挥发血室窗口服务的作用。这对应对血源紧张局面、缓解供需矛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其次,通过提升发血室服务质量,建立血站与医疗机构之间的有效沟通,提高了血站与医院的沟通效果,实现了二者的密切合作,及时解决了供用血矛盾。这是推动临床规范输血、保障血源紧张时输血安全的重要举措[2]。再次,互助献血是保障急救和临床医疗用血需求的一种特殊模式。在血源紧张时,由卫生行政部门、医院输血科、血站发血室等协调统一,共同做好互助献血的宣传、动员,能有效缓解血液紧缺局面,保障急救和临床用血需求与安全[5]。总之,“无偿献血,人人有责”,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正确认识无偿献血,科学倡导安全输血,无偿献血之路才会越走越宽,用血病人的生命之花才会越开越艳。

参考文献
[1]陈旭东.无偿献血工作可持续性发展的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2):91-93.

[2]史小武,黄丽萍,刘嫦瑛,等.血站与医院之间沟通技巧的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4):59-60.

[3]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S].1998.

[4]朱业华,余晋林.血站组织与人员管理要求的理解与实施[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0):819.

[5]梁日美,李 彬,钟春平,等.某市互助献血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3):79-81.

通讯作者:
郭毅:宜昌市中心血站
E-mail:284423964@qq.com
收稿日期:2011-10-11
修回日期:2011-10-27
责任编辑:吴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