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二级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建设与管理现状分析及建议
分享到:
发布人:administrator 发布时间:2013/10/16 9:27:28  浏览次数:1277次
【字体: 字体颜色

某市二级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建设与管理现状分析及建议

◆毛国庆 邹涛 孙忠敏 陈小岭 陈晓武 刘蔚
【摘要】对荆州市二级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建设与管理的督导检查显示,临床输血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存在着基础薄弱、机构职能发挥不充分、输血科规范化建设与发展不平衡、临床输血不规范、无偿献血宣传及自体输血未启动、用血计划执行不严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建设;管理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Suggestions on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Second-Level Hospitals in One City/MAO Guoqing,ZOU Tao,SUN Zhongmin,et al.//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2,19(2):07-09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n clinical transfusion of the second class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Jingzhou City, we found that there is a weak foundation, institutional functions is not enough to play, not accurate grasp of blood transfusion indications,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is not strict with the blood and other issue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Medical Agency;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 Blood Centre of Jingzhou, Jingzhou, Hubei, 434000,China


    近年来,血液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临床输血是血液安全的终末环节。了解临床输血现状,监控并督导其规范化运行,是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地市级中心血站的职责之一就是负责本区域内血液质量控制和医疗用血的业务指导[1],谋划、参与对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建设与管理的督导检查是其重要任务。根据湖北省卫生厅《关于组织开展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建设与管理督导检查的通知》要求, 2011年6月7~10日,荆州市卫生局组织2个督导组对全市14家二级医疗机构(含中医医院)临床输血建设与管理进行了督导检查。

1督导检查概况

1.1过程
1.1.1原因  履行卫生行政部门对二级医疗机构的血液监管职能,按照湖北省卫生厅文件要求实行年度血液专项检查。
1.1.2目的  规范二级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建设与管理。
1.1.3组织者  督导检查组织者为荆州市卫生局。参加督导检查的人员分2组,每组5人,分别为市内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内科、外科、输血科专家及市中心血站领导、质管(业务办)人员。
1.1.4对象  市直与县(市、区)在内的14家二级医疗机构(含中医医院)。
1.1.5依据  血液管理法律、法规、规范及《湖北省医疗临床输血工作评分标准》。
1.1.6内容  现场督导检查与病历资料分析、现场考试、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情况、用血计划执行核查等。
1.1.7方式  询问医师、护士、输血科技术人员,观察现场操作,抽查病历,查阅文件与资料,闭卷考试,核查仪器与设备,统计数据资料,检查信息系统应用与管理情况,反馈检查结果。
1.1.8过程  督导检查人员分组分片进行,各组分别负责市直与县(市、区)医院各7家。督导检查前,专家组成员集中学习培训;检查中作好记录;检查结束后汇总信息,全体专家集中意见,市卫生局听取情况汇报,形成督导检查情况通报。

1.2临床输血基本情况
1.2.1血液管理法律法规进一步落实  近年来,荆州市所辖各县(市、区)卫生局及市直医疗机构高度重视临床输血建设与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得以进一步贯彻与落实,血液工作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临床输血工作不断规范。
1.2.2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能得以加强  14家二级医疗机构均成立了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在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指导临床用血、参与临床输血会诊、配合临床治疗、开展输血科研与教学、推广输血新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2.3输血科建设明显改观  大部分医院房屋、设备基本能满足临床输血工作需要,硬件水平逐年提升,制度管理逐步健全。
1.2.4人员培训落实,专业技术素质提升  14家医院输血科工作人员均为医学及相关专业毕业,部分医院输血科(血库)负责人具有医学及相关专业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临床医师与输血科人员相关教育与培训得以开展,积极推广输血新业务、新技术,收到了良好效果。本次检查现场考试成绩,14家医院均为优良。
1.2.5血液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  各院按照省卫生厅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要求,落实了输血科硬件配置与软件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存在问题

2.1部分医院临床输血建设与管理基础薄弱

    在14家二级医院中,中医医院普遍理念陈旧,制度缺乏,未将临床输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医护技人员血液安全意识匮乏。如个别医院输血科未设立交叉配血室,几乎不贮存血液,全靠血站临时配送,临床应急救治风险极大。

2.2机构职能有待充分发挥

    一是大部分医院缺乏输血医疗业务报批手续,《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未注明输血诊疗科目,与血站签订供血协议未做到一年一更新。二是部分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不清,人员调整滞后,制度形同虚设,无工作计划与总结,未开展临床输血培训、用血及输血疗效评价,无专项检查考核与质量跟踪措施。三是部分医院未独立设置输血科,职责不明确。根据湖北省卫生厅有关规定,三级综合医院(含中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年用血量大于3 000单位的三级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应设立独立建制的输血科。但检查发现,部分市直及县(市、区)人民医院至今未成立独立建制的输血科,甚至存在无专门房屋设施、无固定专业人员等情况。

2.3输血科规范化建设与发展不平衡

    一是硬件设施仍有差距。部分医院业务用房面积未达标,内设功能室明显不足,仪器设备配置缺乏;部分医院无血浆融化箱、血小板保存箱等。二是质量管理体系有待改善。部分医院输血科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对业务过程覆盖不全,文件质量有待提高,难以指导实际操作。三是业务工作有待提高。部分医院业务项目开展少,仅限于血型检测、交叉配血,一些医院输血前检查项目开展不全。

2.4临床输血不规范

    一是部分医院输血指征把握不准确,血液成分选择不当,尤以红细胞产品滥用为甚。病历抽查显示,大部分医院输血疗效评价合格率明显偏低。二是普遍存在血液冷链运输不符合要求,未采用专门冷链运输设备等情况。在临床科室甚至出现不及时输注血液成分、红细胞产品随意加热等现象,增加了输血风险。三是输血文书不规范。如个别医院未建立输血记录单,输血记录不完整或缺失,输血病历不规范;《输血知情同意书》仍沿用旧版本,未注明签署的精确时间,签名不全,亲属签名者未注明与患者的关系;少数病历中输血前或输血后未做血液Hb检验,难以判断输血指征及评价输血疗效。

2.5无偿献血宣传及自体输血未启动

    大部分医院均未开展无偿献血、临床用血政策等宣传。本次被检14家医院均未开展自身储血、自体输血,亦未启动互助献血。

2.6用血计划执行不严

    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1~5月本次被检14家医院中,有11家医院临床用血(红细胞)数据超出计划;甚至有部分医院临床用血量同比增长50%以上,远远超出用血计划。

3建议

3.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荆州市临床输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输血观念相对滞后、发展差距较大等问题,总体上不容乐观。领导不重视,认识不到位,单靠个别科室的努力是难以取得工作成效的。急需各县(市、区)卫生局及市直医疗机构加强对血液管理工作的领导,将临床输血建设与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急需各院按要求调整充实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其职能,切实担负起临床输血的指导作用;急需赋予输血科参与并指导临床用血的职责,输血科应成为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的一个重要环节[2]。

3.2加强考核,督办落实

    医院应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考核落实。需进一步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需加大硬件投入,强化软件建设;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坚持每半年进行一次督查,加大考核力度,强化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医院应实行定期检查督办与信息通报,实施奖惩兑现。

3.3加强培训,更新观念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观念更新需要运用多种途径,反复培训方能实现。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切实加强对临床医师科学合理用血知识的培训,促其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需切实规范临床输血病历书写[3],完善输血记录;需切实加强对输血科工作人员的培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需切实加强对医护人员血液安全意识、法律法规意识的培训;需不断开展新业务、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术素质等。

3.4强化计划用血,提高科学用血水平

    计划用血是《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4]的重要内容。当前,全国血液供应形势严峻,随着医疗机构业务量增长,临床用血基数越来越大,供血压力迅速加大。各院应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加强计划意识,严格执行计划用血;用血量增长幅度过快的医院,应逐步推行互助献血[5];应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大力推行自身储血和自体输血[6],以节省血液资源,保障血液安全。

3.5强化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管理效率

    湖北省血液管理信息系统是全省统一的血液库存与供应管理系统集成。事实证明,其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二级医疗机构(含中医院)必须全面实施的基础性工作,应纳入各院输血科(血库)基础管理标准配置,并与各县(市)储血点、市中心血站联网互通,为计划供血、数据分析和制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荆州市二级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建设与管理任重而道远。血液从采集到输注全过程都需有规范化的保证措施;中心血站有责任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医疗机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管理,当好参谋与助手,做好业务指导,以进一步保证血液安全,更好地为医院和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S].2005.

[2]韦善求,万永富.二级医院输血科安全输血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4):55-56.

[3]钟春平,申卫东,李 彬,等.临床输血病历规范性调查与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2):88-9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医发〔1999〕6号,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S].1999.

[5]李 彬,廖 燕.某市互助献血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1,18(1):58-59.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医发〔2000〕184号,卫生部关于印发《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通知[S].2000.

通讯作者:
毛国庆: 荆州市中心血站
 E-mail:joe0234@139.com
收稿日期:2011-09-19
修回日期:2011-10-19
责任编辑:吴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