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外合资合作医院现状调查及建议*
分享到:
发布人:administrator 发布时间:2013/9/17 10:05:38  浏览次数:1041次
【字体: 字体颜色

上海市中外合资合作医院现状调查及建议*

◆孙晓凡 王旭 升罗力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外合资合作医院的发展状况。方法结合现场调研和访谈,了解上海市18家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业务情况。结果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竞争力弱,医疗成本较高,仅个别赢利能力强的专科医疗机构略有规模,其他只是诊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小规模门诊部。结论在国务院出台相关规定的背景下,上海市应加快制定有关土地、税收、医师流动、商业保险等优惠政策,鼓励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发展。

关键词】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发展;政策需求

Survey and Recommendations on Sino-Foreign Joint Cooperative Hospitals in Shanghai/SUN Xiaofan,WANG Xusheng,LUO Li.//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1,18(6):108-109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Sino-foreign joint cooperative hospitals in Shanghai of China.MethodTo clarify the policy and regulation of joint cooperative hospitals, to acknowledge the hospitals “ condition during 2007 to 2009 by field work and focus-group interviews.ResultThe joint cooperative hospitals developed slowly, the market potential is still under development. The public hospitals own high-level technology, equipment and talented people, while the joint cooperative hospitals have weak competence, high cost. Only a few of them have decent scales which are special hospitals and most of them are small clinics which could only diagnosis common and frequent diseases.ConclusionWith the publication of announcement which is to encourage and guide social venture opening medical institutions, Shanghai should formulate policy about land, tax, physicians “ influence, commercial insurance to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joint and cooperative medical institutions.

Key words Sino-Foreign Joint and Cooperative Medical Institutions;Development;Policy Demand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Hospital Management,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发展高端健康服务业有助于推动特大型城市的国际化[1]。作为高端健康服务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能为外籍人士提供符合其就医习惯的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险支付服务,可间接为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作出贡献。上海市自1989年开始举办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2],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本研究着重调查了上海市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发展现状与政策需求,旨在为促进其有序、良好的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1调查对象与方法


    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上海市18所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2007~2009年的业务数据和相关资料。对8所样本医疗机构进行个案现场调查。对各医疗机构负责人通过会议的方式进行焦点访谈。

2结果

2.1基本情况

    上海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现有18家,其中综合性医院6家,专科医院2家,综合性门诊部7家,专科门诊部3家。其规模普遍较小,仅有8家设有床位,其中床位大于100张的仅4家,且床位数均小于200张,总核定床位数仅500张。大部分医疗机构仅提供门诊服务。

2.2医疗服务情况

    从可获得业务数据的15家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来看,2008年门急诊32.70万人次,住院0.78万人次,手术0.37万台,业务总收入为8.26亿,平均住院日为5天左右,病床使用率47%;2009年门急诊33.24万人次,住院0.87万人次,手术0.39万台,业务总收入为9.71亿,平均住院日为5天左右,病床使用率49%。总体而言,其常规门诊和住院业务均有增长,但手术业务增长缓慢,资源利用效率略有提高。见表1。

表1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运营情况

注:3所医疗机构数据无法获得。

2.3医疗服务特点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客户以境外人士为主,少部分为国内患者。聘用有境外医生,行医模式与欧美国家类似,护士服务注重礼貌与个性化,与病人沟通好,导医服务周到。但收费高昂,门诊挂号费在300~1000元,每日住院床位费用在600~3800元。大部分医疗机构与国外的保险公司有结算关系,境外客户80%以上都由境外保险直接结算。国内客户有自费及国内保险及境外保险支付3种类型。就医一般以门诊为主,门诊采取预约制,床位使用率普遍不高,运作成本较高。门诊部只有常规的检查设备,大型设备主要依靠与其合资合作的内资医院,仅个别医院自行配置。门诊部一般在1年后收回成本,医院在1年半后开始赢利。目前收支平衡,能有一个比较客观、常规的赢利空间。

3讨论与建议

    上海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数量较多,但规模不大,服务能力有限,不能满足上海市外籍人士的就医需求,不能与上海城市发展的要求相匹配。

3.1自身发展瓶颈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自身的的发展瓶颈主要体现在其均为营利性机构,这使得其在先期进入时选择规模较小、技术含量较低及低风险的诊疗科目,以便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回报,而国外高技术项目并未引进。其市场定位服务于外籍人士及国内高收入人群,决定了其价高质优的服务模式。但是其大部分只是软性服务的优质,大型设备配置不足,难以开展高难度的手术,国内优秀的医学人才考虑到其缺乏专业发展的潜力,故很少在其中工作。

3.2政策瓶颈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报批程序较复杂,审批时限较长。按《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办法》规定,其分别由卫生部和商务部审批。在实际操作中,审批时限较长,即便是更改名字也需要层层审批[4](2011年后该项审批已调整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商务部门审批)。政府对高技术手术的开展有严格的技术准入标准,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由于规模、设备、人才、级别等的限制,较难获得准入。其聘用的外籍医生和护士,虽然可凭国外的行医资质获得短期的准入证书,但不能长期行医。而护士则需要通过上海市的护士资格考试方能获得从业资质,难度较大。医院开设后经营和生存压力大,税收高[3]。中外合资医疗机构均为营利性医院,税种多、税率高使得运营成本高。同时其不作为上海市社会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商业医疗保险发展也相对滞后,未得到国外商业保险公司的认可,这也成为中外合资合作医院发展的瓶颈。

3.3相关政策需求

    建议鼓励国际知名品牌医疗资源来沪兴办具有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并在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的大背景下制定有关配套政策,简化审批程序,给予优惠政策,推进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与国外商业保险机构的合作。同时大力发展上海市商业医疗保险,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从政策上鼓励商业医疗保险险种的研发设计,引进发达国家的商业医疗保险项目,形成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多元化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合理调整社会办医的税收政策,缩减社会办医的税种,降低税率,延长免税期。进一步促进人才引进和流动,推动现有医务人员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加快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加强医疗领域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交流。对民办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深造机会、社会荣誉等公共政策方面,给予与公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同等待遇,帮助民办医疗机构吸引和稳定高素质人才队伍。此外,还需完善医务人员多地点执业政策等。

参考文献
[1]罗力.特大型城市发展高端健康服务业的政策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2(11):47-50.

[2]丁棨棠,杨昌颀.中外合资合作办医浅析[J].中国医院管理,1995,15(8):10-12.

[3]何平,王小万,代涛.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08,3(28):17-18.

[4]唐昱.上海市国际化医疗服务发展探讨[J].中国卫生资源,2011,14(2):74-76.

通讯作者:
罗力:复旦大学医院管理处
E-mail:rjkybsunxiaofan@gmail.com
收稿日期:2011-06-29
责任编辑: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