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期间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及对策
◆范惠莹 李颐 蔡明毅 朱红梅 胡佳青
【摘要】目的对世博期间上海市静安区疾控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风险管理标准和专家评估法,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风险评估。结果火灾为极高风险生物安全事件;生物样本和菌毒种丢失,菌毒种感染,地震为高风险生物安全事件;水灾,实验室人员刺伤、切割伤或擦伤为中风险生物安全事件;实验室人员皮肤、粘膜污染,生物安全柜外环境重度污染等为低风险生物安全事件。结论针对风险水平分级采取应对和处置措施,极高和高水平风险应优先考虑,积极应对;中等水平风险则采取常态应对措施;中等和低水平风险应加强监测,一旦发现风险水平升级,则应提高应对措施和策略水平。
【关键词】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世博保障
Risk Assess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aboratory Biosafety during EXPO 2010/FAN Huiying,LI Yi,CAI Mingyi,et al.//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1,18(6):79-81
Abstract ObjectiveThe risk assess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aboratory biosafety during EXPO 2010 in Jing “ an District of Shanghai.MethodBy using the standard of risk management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and the expert evaluating method, risk assessment of laboratory biosafety was made during Expo 2010 in Jing “ an district.ResultFire is the highest risk biosecurity event; loss of biological sample and poisonous species of bacteria, infection of toxic species, and earthquake is high-risk biosecurity event; floods, laboratory personnel stabbed, cuts or abrasions is the middle bio-security risk event; laboratory personnel skin and mucous membrane contamination, 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s and other outside the heavily polluted environment is low biosecurity risk event.Conclusion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ling risk of biosecurity event should be improved step by step under rules including prevention as primary, prevention and emergency treatment as equal attention, improvement of urgent management.
Key words Laboratory Biosafety; Risk Assessment; Support during EXPO 2010
Firstauthor’s address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Jing “ an District, Shanghai, 200041, China
上海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10月在上海举行,由于举办周期长,防范实验室生物安全引发的突发事件难度较大,如果措施不力,不仅危及实验室人员和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且会造成严重的国际和社会影响。本研究综合分析本中心实验室可能会发生的生物安全事件,对其引起的风险进行分级和排序,提出对应措施,以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 1评估准备
1.1评估时限与对象
时限为2010年全年,即包含了世博会前期准备、试运营、正式召开及后期阶段。范围为静安区辖区范围。鉴于不同人群面临风险的种类、程度以及人群脆弱性等差异,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开展风险评估。
1.2风险识别与评估的法规及标准
包括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美国NIH《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第四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 233-200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上海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上海市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等规范及标准。
1.3评估方法
采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风险管理标准(AS/NZS 4360:2004)[1] 表1风险发生可能性评分和专家评估法,并增加了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有关的人群脆弱性因素分析。
注:几乎肯定发生(>1次/年)(5.0),很可能发生(0.3次/年)(4.0),可能发生(0.1次/年)(3.0),不太可能
发生(0.03次/年)(2.0),几乎不能发生(0.01次/年)(1.0)。
表2风险的潜在公共卫生影响评分
表3人群脆弱性评分
2评估过程
2.1专家情况
本次风险评估共邀请参评专家12人,其中中高级以上职称9名,涉足病原微生物检验、生物安全管理、传染病防控、消毒控制等领域。所有专家全程参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
2.2风险识别
根据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2]以及美国NIH《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第四版) [3]中提到的可能发生的实验室事故,查阅各类文献[4-7],以及结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列举出14种风险,经第一轮咨询专家后,将其中1种风险分解为3种风险,同时专家表述理由。接着进入第二轮专家咨询,对识别的16种风险达成一致看法,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3风险分析及评价
对可能造成实验室事故的风险进行识别后,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人群公共卫生潜在影响和人群脆弱性等角度进行分析,并对各项风险依次排序评价。
3.1可能性分析
将风险发生的概率分为几乎不可能发生、不太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很可能发生和几乎肯定发生5种情况,对应分值1~5分,见表1。
3.2影响分析
从事件发生地点的范围、受健康影响人群的比例、受影响人群中可能发生死亡的人数、对于重要基础设施或生态环境系统的潜在破坏程度、对于政府或社区声誉的潜在破坏程度等5个方面,对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进行评分,每一方面均对应0~4分5个评分等级。专家根据表1所列风险进行打分,汇总后计算各项风险的平均得分,见表2。
3.3人群的公共卫生脆弱性评估
从人口统计学、健康状况、社会政治、文化和组织因素角度考虑,对本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脆弱性进行评估,评估分值0、1、2分别代表没有脆弱性、低脆弱性和中度脆弱性。并将所得人群脆弱性总分除以指标总和,求得脆弱性均值,见表3。
表4风险分值计算表(分)
表5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水平
3.4计算风险分值
将各项风险的可能性评分均值和影响评分均值相乘,得到危害分值,再乘以脆弱性均值,就得到了风险分值,见表4。
3.5风险评价
据风险分值,将世博会期间静安区疾控实验室事故风险分为极高(≥ 4.0)、高(2.5~4.0)、中(1.5~2.5)、低(< 1.5)4个风险水平,见表5。
4讨论
为保证世博会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风险水平分级应对处置措施。对于极高和高水平风险应优先考虑,积极应对;对于中等水平风险则采取常态应对措施;中等和低水平风险应加强监测,一旦发现风险水平升级,则应提高应对措施和策略水平。根据实验室安全检查情况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做好人、财、物的各方面准备工作,将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一是严格执行实验室保卫及安全检查制度,加大实验室防火工作力度,消除火灾事故隐患。二是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同时定期检查生物安全柜过滤等状况,保证防护设备的正常使用,降低实验室事故风险。三是严格执行菌毒种及生物标本管理制度,双人双锁保管菌毒种及生物阳性标本,专人专车按规定包装外送菌毒种及生物标本,交接时做到责任到人,保证菌毒种及生物标本不外泄和不丢失。四是按照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实验室空气、物体表面、人员、医疗废弃物以及生物转运箱的消毒,做好实验室高压蒸汽灭菌锅的化学、物理、生物灭菌效果监测,保证灭菌效果,防止实验室内部交叉感染。五是加大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执行力度,特别在医疗废物交接时,要保证医疗废物不外泄和不丢失。六是制定和完善世博会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七是在现有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标准体系文件,特别是操作技术规程,从而规范化操作,将风险降至最低。八是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组织体系;开展培训和演练,锻炼现场处置队伍;加强内部生物安全管理;储备个人防护物品以及现场应急物资等。
参考文献
[1]AS/NZS.AS/NZS 4360:2004,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风险管理[S].2004.
[2]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M].3版.Geneva:WHO,2004.
[3]NIH/CDC.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M].4版. USA:NIH/CDC, 1999 .
[4]魏强,武桂珍,侯培森.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现状与发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41(6):447-448.
[5]庞星火.2008年北京奥运会重大公共卫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J].首都公共卫生,2009,3(2):52-58.
[6]李彦.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11):1023-1024.
通讯作者:
范惠莹:上海市静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E-mail:fhy03@163.com
收稿日期:2011-06-13
修回日期:2011-07-29
责任编辑: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