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晨会交接班工作效率
◆曹菊萍 杨云
【摘要】目的提高晨会交接班工作效率。方法QC小组活动。结果缩短了晨会交接班时间,满足了患者晨间护理及治疗需求,减轻了午间值班护士工作量。结论通过QC小组活动,改革了晨会交接班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护患纠纷。
【关键词】晨会;交接班;工作效率;提高
Improvement of the Efficiency of Morning Shift/CAO Juping,YANG Yun.//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1,18(4):02-04
Abstract Objective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orning shift.MethodQC group activities.ResultThe morning shift time was shortened, which met the patients “ demand for care and treatment in the morning, and reduced the workload of nurses on duty on midday.ConclusionThrough the QC group activities, the morning shift pattern was changed to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and reduce nurse-patient disputes.
Key words Morning; Shift; Work Efficiency; Increase
Firstauthor’s address QC Team, Department of Nursing, General Hospital of Lanzhou Petrochemical, Lanzhou,Gansu,730000,China
1选题理由
2小组概况(表1、表2)
3现状调查
传统的护理晨会交接班模式为:8:30分到岗,由夜班护士总结交待前一日患者情况;所有在岗人员均参加医护晨会交接班,在医护交接班后,全体在岗护理人员进行床头交接班。交接班用时20~50分钟,平均35分钟,患者诊疗于9:00左右开始。这样的交接班模式导致:(1)参加交接班人员多,耗费人力;(2)交班人员不认真,接班人员不仔细;(3)交接班占用时间长,使日常诊疗时间推迟,加大了午间值班护士工作量,且影响患者午间进餐和休息;(4)患者等待时间长,易产生护患纠纷;(5)交接班人员多,站位次序混乱,交接班无重点等。
4目标设定及可行性分析
图1现状与目标对比
(2)可行性分析。通过参考同行经验[1-3],我们认为:通过落实护士分层级管理、科室责任制整体护理,采取晨会交接班与治疗、护理工作同步进行的方法,仅护士长、护理组长、办公护士、夜班护士参加交接班,不参加交接班人员按分组和岗位角色于8:30到岗后即刻开始工作;护士长、护理组长提前15分钟到岗,熟悉患者情况;交接班时做到站位有序、重点突出,对新入、危重、大手术后、病情有变化的患者进行重点交接,实现目标完全有可能。
表1小组概况
表2小组成员
表3要因确认
5原因分析(图2)
6要因确认(表3)
7制定对策(表4)
8实施
实施一:调整交接班人员
调整参加晨会交接班的人员,由全体人员参加改为仅护士长、护理组长、办公护士、夜班护士参加。同时,指导交接班正确站位。夜班护士站在患者左侧;护理组长、办公护士站在患者右侧,对患者情况进行全面交接;护士长位于床尾,全面观察交接班情况,并对整个交接班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实施二:明确交接班内容
在改进原有交接班模式前,护理部组织科室护士长、护理组长进行培训,使其明确交接班内容。交接班内容包括:患者床单元、腕带、病情、各种置管情况、目前用药情况、目前需关注问题等。一般情况下,需重点交接对象为:新入院患者、危重患者、大手术后患者、病情有变化的患者等。
实施三:缩短交接班时间
在调整参加交接班人员的同时,要求护士长、护理组长提前15分钟到岗,了解病区内重点患者及本组患者情况,对重点交接内容及重点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以缩短交接班时间,使交接班人员均能集中精力、认真仔细。
实施四: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
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病区实行责任分组式责任制整体护理,做
表4对策表
表5两种晨会交班模式比较
交接时间交接班人数(人)耗费时间(分钟)晨间护理时间治疗开始时间传统模式 8:30 6~7 20~50 8:50~9:00 9:00改革后模式 8:15~8:30 4~5 15~25 8:30 8:30到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各岗位不参加交接班人员于到岗后即刻按岗位分工开始工作,避免患者因等候治疗、护理时间长而产生急躁情绪,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实施五:调整交接班顺序
做好医护之间交接班的沟通,调整床头交接班顺序。一般情况下,医生先交危重—大手术后—新入—病情有变化的患者;护士再交大手术后—危重—新入—病情有变化的患者,避免医护床头交接班相碰撞。
9效果验证
经统计,改革晨会交接班模式后,整个晨会交接班占用时间为15~25分钟,平均20分钟,比原来平均用时减少了15分钟,达到了活动目标;治疗护理班护士不参加晨会交接班,8:30到岗后即刻开始工作,使患者的治疗、护理提前30分钟进行,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护患纠纷。见表5、图3。
10巩固措施
(1)坚决贯彻落实《患者十大安图3活动前后晨会交接班时间对比 全管理目标》中的交接班管理制度。(2)继续保持和推广现有交接班模式。(3)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提升其内在素养。(4)及时修订并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以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1总结与今后打算
改革晨会交接班模式后,使各级护理人员各尽其责,做到了交接有重点、内容具体细致、站位合理,提高了晨会交接班工作效率,使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均有所提高。但在交接过程中发现,护士长询问多、夜班护士主动向白班组长交待病情少的现象仍然存在,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建议:(1)采用APN连续性排班,将护理班种整合成A班、P班和N班,交接班次数可由5次/日减少到3次/日,以护理组长率领责任小组的团队工作模式开展工作,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分层级管理和使用护士;(2)在全院范围内全面开展整体护理下的责任制分组护理[4] ,努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做到“领导满意、社会满意、患者满意、自己满意”。
参考文献
[1]梁晶,田梓蓉,赵倩倩.护士晨会交接班模式的改革与成效[J]. 护理管理杂志,2007,11(7):53.
[2]章芳芳.晨会交接班质量探讨[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6):20-21.
[3]古城璠,刘雪琴.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下护理交接班的改革与探索[J]. 中国护理管理,2009,9(2):31-32.
[4]张玲,杨兴辰.医院整体护理系统化框架的构建[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6(3):51-53.
通讯作者:
曹菊萍:兰州石化总医院护理部QC小组
E-mail:lhyywym@126.com
收稿日期:2011-01-12
修回日期:2011-03-21
责任编辑:吴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