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互助献血情况调查与分析
分享到:
发布人:administrator 发布时间:2013/9/3 15:16:52  浏览次数:535次
【字体: 字体颜色

某市互助献血情况调查与分析

◆梁日美 李彬 曾少红 姚琳
摘要】依据《南宁互助献血登记表》,了解南宁市互助献血开展情况。指出互助献血是志愿无偿献血的有益补充。血站应严格把握互助献血方向,规范互助献血流程,以确保血液安全。

关键词】互助献血;志愿无偿献血;临床用血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Mutual Blood Donation in A City/LIANG Rimei,LI Bin,ZENG Shaohong,et al.//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1,18(3):82-84

Abstract According to " Mutual blood donation registration form of Nanning", we intended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of mutual blood donoation in Nanning City. The mutual blood donation is a beneficial supplement to voluntary unpaid blood donation. Blood center should be strictly control the direction of mutual assistance, regulate flow of mutual blood donation in order to ensure blood safety.

Key words Mutual Blood Donation;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Blood for Clinical Use

Firstauthor’s address Blood Center of Nanning, Nanning, Guangxi, 530003, China

 

    近年来,南宁中心血站采血量每年以约15%的速度增长,但志愿无偿献血供血量依然难以满足临床用血需求。2009年8月,南宁开始试行对择期手术等非急救用血者动员亲友互助献血的用血管理制度。互助献血可以缓解血液短缺情况[1],其开展得到了南宁各医疗单位、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临床血液供应紧张现象。

1现状调查

1.1调查对象及内容

    2009年8月~2010年5月在南宁中心血站申请、参与互助献血并填写《南宁互助献血登记表》(下称《登记表》)的人。依据《登记表》,统计互助献血需求人数、申请用血量(血小板、红细胞、血浆)、互助献血人数及互助献血量(全血、血小板)。

1.2血液及血液成分计量单位

    互助献血需求人数及互助献血人数依据《登记表》统计。全血每200mL、300mL、400mL分别作1U、1.5U、2U统计。200ml全血分离制备1U红细胞(RBC)、1U血浆(FFP)。血小板以治疗量计算,1份机采浓缩血小板为1个治疗量。

1.3调查结果

    2009年8月~2010年5月共有1 189位患者通过互助献血申请到临床用血,平均每月为119人;参与互助献血人数达3 047人,平均每月为305人;需求人数与互助献血人数比例为1:2.56。血小板需求共计814个治疗量,平均每月81.4个治疗量;红细胞共计3 140U,平均每月314U;血浆共计1 773U,平均每月177.3U。互助献血者捐献机采血小板共计272个治疗量,平均每月27.2个治疗量,占采集总量的4.92%;捐献全血共计4 489U,平均每月448.9U,占采集总量的1.66%,见表1。

2分析

2.1需求人数与互助献血人数的比例

    互助献血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对互助献血需求患者优先调配其需要的合格血液制品,以保证输血治疗需要。互助献血需求人数主要受几方面影响:(1)临床血液供应是否充足;(2)患者用血需要量;(3)患者病情缓急程度;(4)患者对互助献血的了解程度。互助献血人数的影响因素则相对较复杂,与患者、医院、血站乃至社会等相关。由表1可知,南宁互助献血开展以来,需求人数与互助献血人数的平均比例为1:2.56。该比例可以视为临床血液供应是否紧张的一个重要参数。随着互助献血工作的逐步推进,互助献血需求患者人数及互助献血人数呈上升趋势,但比例应保持相对稳定。

表1互助献血情况


2.2互助献血者献血量占采血总量的比例

    由表1可知,南宁互助献血开展以来,互助献血者献血小板量占采血小板总量的平均比例为4.92%,献全血量占采全血总量的平均比例为1.66%。这充分说明,志愿无偿献血仍是无偿献血的主流,互助献血则只是无偿献血的有益补充。

3讨论


    互助献血是指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人员为指定病人献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所规定的献血模式,是《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1]的明确要求[2-3]。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在农村的广泛开展,志愿无偿献血能满足临床用血需求,互助献血模式可自然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目前,互助献血仍然是保障急救和临床医疗用血需求的一种重要的献血模式。它对于保障临床用血需求,确保血液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互助献血是对临床用血的有效补充

    互助献血需求患者可分为4大类:白血病患者、肿瘤患者、手术患者、其他患者。对于白血病患者、肿瘤患者,由于输血治疗周期较长、用血需求量较大,而血小板采集及保存受制约因素较多,互助献血可缓解其用血压力,包括部分输血治疗费用的压力;对于择期手术患者,互助献血可以保证在临床血液供应紧张时得到必须的血液储备。

3.2互助献血量必须适当控制

    据报道,互助献血比志愿无偿献血包含的不合格献血者要多[4-5]。这与献血者迫于患者用血压力或亲人情面等而在健康不佳或有潜在传播疾病的状态下献血有关,从而增加了输血风险。同时,如果家庭成员或者亲友同事中无合格的献血者或不愿献血,患者或亲属可能会以金钱或物质手段作为刺激,导致“有偿献血”或“变相卖血”。因此,需将互助献血者献血量占采血总量的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3应完善互助献血流程

    医院及血站应严格把握好互助献血的关键控制点。要求临床用血科室、输血科、血站等完善互助献血流程,做好互助献血指导,严格执行血液检测制度,以确保血液质量与安全,从而把互助献血潜在风险降到最低。

3.4应加大互助献血宣传力度

    首先,在宣传时需特别说明亲属之间输血会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不良反应几率,增加输血风险,因此互助捐献血液将由血站供血科统一调配,而不是直接用于目标患者,避免患者、亲属及公众的质疑。其次,需说明互助献血有别于西方的家庭献血。互助献血的血液是依据血液库存及临床用血需要,按一定比例和原则优先调剂分配给目标患者,但并不等同于献了多少血就能够供应多少血,也并不会因为互助献血量达不到目标患者临床用血需求,就不向患者供应合格血液。再次,对于达不到无偿献血要求的互助献血者,血站工作人员应耐心、细致地解释并做好疏导工作,避免由于患者及家属不理解而造成不良影响。

    互助献血在南宁的开展取得了良好开端。但值得指出的是,互助献血只是现阶段志愿无偿献血的有益补充。血站及医院应在把握好互助献血方向的同时,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及招募,落实“三个转移,一个延伸”的政策精神,规范临床合理用血[7],加大围手术期“血液保护”[8],推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S].1999.

[2]陈达军. 患者亲友互助献血是开展无偿献血的一种有效形式[J].中国输血杂志,2002,15(4):298.

[3]田慧琴,褚桂桃,赵彩萍.关于互助献血工作的思考[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1,3(1):39-40.

[4]罗庆峰,吴英,朱燕霞,等.家属互助献血与单位无偿献血血液初筛检测结果对比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6):380-381.

[5]林昂,庄文.亲友互助献血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血液筛查结果对比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9):1155-1156.

[6]刘国强.互助献血实施办法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9,13(5):476-479.

[7]申卫东,钟春平,李彬.临床输血合理性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1):82-84.

[8]李彬,钟春平,申卫东,等.药学服务理念在医院输血科的应用及展望[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4):80-81.


通讯作者:
李彬:南宁中心血站
E-mail:leo_li2323@hotmail.com
收稿日期:2010-08-30
修回日期:2010-10-18
责任编辑:吴小红